光纖區域網路 -台商商機乍現
由於光纖區域網路相關產品需要低價且品質穩定的產品,台商商機因此乍現。經過PC產業的洗禮,台灣的高水準且相對較便宜的工程師讓全球資訊界看到台灣驚人的製造實力,全球資訊產業能如此蓬勃,台商可說功不可沒。目前台灣光通信產業仍屬於萌芽期,技術也僅落後國外大廠2~3年,加上量產能力優越,因此相當有機會爭取國外大廠訂單,或與國外大廠形成策略聯盟。例如以生產光傳輸主動元件的MRV陸續購併台灣生產主動元件的韋晶、嘉信、生產被動元件的上詮;E-TEC也買下原與華新麗華合資的瀚宇光源所有股權,並更名為光炬,E-TEC隨後為JDSU併購,而光炬也因此加入JDSU這個領導全球的光被動元件團隊。台商能獲得國際大廠的青睞,顯示台商技術水準已達一定水準,但凸顯出台商在光通信產業大多仍為中小型企業的事實,欲與國外規模龐大的廠商較勁,似乎顯得相當吃力,是採用上下游策略聯盟藉以打開行銷通路、採用OEM提昇自我技術水準,或其他的經營模式,也正好考驗台商的經營能力。
記得光通信業界曾流行一句話:「今日的競爭對手也許是明日的策略夥伴,今日的競爭對手可能在明天將你併購」,這句話道出光通信產業的詭譎多變;1966年高錕博士(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在英國STL電信實驗室,以實驗證明純矽玻璃可作為遠距離光通信的傳輸媒介後,正式為光纖通信產業拉開序幕,也宣佈了光通信產業是屬於華人的產業,目前光通信產業大廠雖不在中國大陸亦不在台灣,但華人在光通信產業卻總扮演key player的角色,尤其是光被動元件產業,例如E-TEC、Dicon等。
台灣的光通信各領域已逐漸起步中,1982年10月,電信研究所生產台灣第一根階式折射率多模光纖,宣示台灣正式邁入光通信時代,至今已經歷18個年頭,但產業的蓬勃也是這幾年光纖區域網路逐漸成長之後的事,廠商大多集中於中游模組與封裝上,且這些廠商身上或多或少都可以看到資訊產業上市櫃公司的身影(轉投資或經營團隊由資訊產業跨入),動作最大的如鴻海、台達電等上市公司;光纖區域網路的Business Model與台灣所熟悉的資訊產業有一定程度的相似,加入資訊產業上市櫃公司的資金奧援,輔以如聯光通信、卓越光纖等已達上櫃經濟規模,台灣光通信產業將因此擁有充沛的資金,台灣光通信產業的食物鏈必須加快研發腳步,以便能在彼岸光通信產業尚未健全之前,儲備更多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