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管理与传统质量管理的区别:
1.两者历史发展阶段上的差异从国外情况看,产品质量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早期阶段:20世纪30年代以前,电子产品处于早期阶段,品种少、结构简单,可靠性与质量管理尚未进行。
(2)标准化阶段:30年代后,无线电产品有了较大发展,为统一规楠、型号及试验方法,有必要使产品标准化,因此开展了标准化管理工作。
(3)质量管理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霄达等复杂的产品,且由于创造期短,新工人多,军工产品出现了无法控制的局面。为了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国外颁布了质量管理指南,采用质量管理图进行控制,试验中采用了抽样方法。
(4)可靠性阶段:由于产品复杂程度的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问题上分突出,因此,美国国防部坚决支持可靠性与质量管理并行,以可靠性为重点进行管理。
(5)质量保证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国外把可靠性与质量管理结合在一起,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所谓质量保证,主要有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四个方面保证。
(6)产品责任阶段:所谓产品责任.即生产产品的厂家应对产品的质量负法律责任。国外都颁布有产品责任法。
上述各个阶段是相互交迭的,只不过在不同阶段,突出了某一个重点面。
2、两者的基本功能不同:
(1)传统质量管理的基本功能(1)在制造阶段,要保证工艺技术条件可以达到。审定材料选
择,审定公差,保证正确地更改阁纸.并通过进行工序研究,使工艺过程符合技术要求。确定生产设备和各道工序的能力,执行工序检查和监督,调查失控的原因,并立即采取措施。评审生产工人的操作能力,准备要制造的零件、元件、部件和产品的管理图。
(2)检验。包括工序检验、供应检验、革后检验和产品梭验。要保证所有的零部件都正确地装配,债正确的顺序及正确的配合位置,编制检验标准、手册、程序,检查偶然性缺陷原因,报告检验结果,采取纠正措施,处理不合格品。
(3)对成品进行检验,评定其质最。
3、可靠性、维修性与保障性工作的基本功能:
(1)确定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指标。
(2)为达到可靠性、维修性与保障性要求而进行可与在性维修性和保障性设计。
(3)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分析。
(4)进行可靠性、维修性增长试验、鉴定试验和验收试验。
(5)评价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水平。
4.两者采用的工具不同:
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不断地对现场故障数据和试验数掘进行及时分析处理、交流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政正措施。丽质量管理使用的是样本均值管理图、因果图、相关图、排列图、批允许不良率等。
综合所述,可以说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管理是对传统的质量管理的扩展和延伸,由过去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向前扩展到研制过程.向后延伸到使用过程,形成全寿命过程的质量管理。这一扩展和延伸,也标志着质量管理指导思想由"事后把关"到"预防为主"再到"一次成功"的转变。
推荐阅读相关产品:精密高温烤箱 PCT高压老化试验箱